消化吸收是你的營養泉源,從看到食物的一刻,消化便已經默默地被啟動,胃腸道便已經進入準備狀態,直到食物被消化吸收後殘渣被排出體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其長短也有重要意義。

由進食到排便的黃金時間

食物從進入食道,經過胃,腸道中的消化吸收到排出體外一般需要12-18 小時(進食肉類會需要較長時間消化,進食蔬菜或液體會較快),即早上的糞便很可能來自昨天的午餐。要知道你的整個過程時間最好的方法是吃紅菜頭,因為會很容易在糞便中察覺紅菜頭的顏色,如果你發現你的消化過度時間是超過 24 小時,可能顯示你的消化吸收效率有進步空間,或糞便不能有效排出,對腸道生態也會有影響。如果有伴隨肚脹膩感,就很可能跟某些食物有關,可留意找出問題根源。另如果有大量氣體,可能顯示過度發酵過程,一般都是過慢的消化,可以考慮改變一些飲食習慣,如食物的搭配,食物的進食先後次序等。

如果你的時間是不到12小時,即身體可能未有足夠時間消化吸收,對營養吸收造成影響。

胃部食物消化各有所長

大家應當對不同食物需要不同的時間去消化(通過胃部進入小腸作進一步消化或吸收)不感意外:

  • 液體:純水(直接進入腸道),果汁:~15-20分鐘
  • 水果:~20-40分鐘
  • 蔬菜:~30-60分鐘
  • 魚:~30-60分鐘
  • 穀類:全穀 ~90分鐘
  • 果仁種子:~2-3小時
  • 奶類:~90分鐘 – 5 小時
  • 肉類:~2 – 5小時

以上是指整全食物的消化時間,如果是精煉食品,添加劑,防腐或各種粘合化學物對身體來說都是『外星人』,需要更長時間去處理或可能不能完全被處理,如曾有研究關於即食麵在胃腸道經過數小時後仍然不能被消化,不能被消化的物質到底還算是食物嗎?!

食物搭配或次序

有些類型的食物搭配是對消化有利,如肉類與蔬菜,蔬菜與澱粉類。先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讓需要長時間消化的食物留到一餐的最後,如先喝小盤湯(加小許胡椒更理想),然後吃菜/沙律,主菜,奶類甜品最後,這樣吃,就可以減少一些食物在胃部滯留延長不必要的發酵的過程。另外進食時只適合飲用少量水份,否則會過度稀釋胃酸無法進行有效初步消化。

腸道靠抗性澱粉質 (resistant starch),植物中細胞壁的纖維素 (cellulose) 及植物根莖部份的複合糖份 (inulin) 在腸道發酵以供益生菌營養,但胃部中的食物滯留發酵卻相反對胃腸道沒有好處。

認識胃腸道特性,作出配合,你的這個親密戰友一定與你並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