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每天有以千計的不同生化代謝在運作,生化代謝的作用是1)將食物或養份轉化成身體可吸收或應用的不同生化物(蛋白質,脂質,核酸或碳水化合物組成成份等) 2)將食物轉化為能量供應身體需要,3)將毒物/代謝物轉化以便排出體外。
腸道吸收及生成營養
小腸進行消化及大部份的營養吸收(包括脂類,蛋白質類及部份碳水化合物),大腸主要進行水份和離子/電解質(如鈉和氯)的重吸收,生成及臨時儲存糞便,另一重要角色是維持超過500種微生物的場所,人體超過九成的益生菌群都存活於大腸。細菌都有它特定的居處,如果居於大腸道的細菌跑到小腸或是食物滯留太久發酵就有機會引發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Small Intestine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 另一例子是大腸桿菌 (E. Coli),是活在大腸的微生物一種,但如果大腸桿菌跑到食物裡再被進食的時候就會引致大腸桿菌感染導致的腹瀉或更嚴重的問題。
腸道重要的微生物群
人體的免疫系統由不同的細胞擔當著互相協同的角色,從BB 開始就擁有的先天免疫系統,加上後天的免疫系統培育,記憶及強化使我們可以在碰上不同細菌或病毒襲擊時作出抵抗,其中一個重要元素是上面提及的腸道微生物群(包括細菌,酵母菌及病毒),身體約有100萬億個微生物與我們共生,大部份集中在腸道,這個微生物群的平衡很重要,像近年大家趨之若鶩的益生菌就是當中能幫助我們退外敵的微生物,而益生原就是益生菌賴以維生的食糧,益生元在食物中有很多,主要是含豐富纖維的食物在腸道會被轉化成益生元,提供營養給益生菌。醫藥上的抗生素卻會將大部份細菌殺滅,包括益生菌,而要建立益生菌群是需要時間與適合的環境配合(有研究指 25 歲健康男生在使用抗生素後重建健康腸道微生物群需要用上 6 個月的時間 )。

腸道蠕動不單靠纖維
人體代謝食物的時間需要 12 – 18 小時不等 (視乎食物本質,越精煉的食物代謝的過程越複雜,需要時間也較長),最理想的排便習慣是每餐一次,即如每天三餐就最理想有三次排便,最低限度是每天一次。如果你的排便不是每天一次,就很有機會在腸道囤積廢物,這些囤積的代謝物或毒物有可能會在腸道發酵,破壞腸道健康。腸道健康是依賴一群益生菌,她們通過食物中的複合纖維取其營養,當然也會有有害細菌病毒入侵,這便有賴於腸道免疫細胞與益生菌共同協力抗『敵』,一旦腸道受阻或受到破壞,輕則便秘,消化不良,較嚴重的會導致腸道敏感,息肉,荷爾蒙代謝失衡而引發的各種健康問題。
要讓身體廢物毒物及時排出體外首要任務是要保持腸道蠕動,腸道蠕動需要足夠的膳食纖維與人體的活動力量(或中醫理論的『氣』),缺一都會有所不足。如果『氣』有所不足,這類人每天第一次排便通常會在早餐之後,或每天便意都是在用餐後。如果纖維或水份不足的人,排便一般會較硬。另有手術後做成腸道器官的粘連以致腸道蠕動較緩慢,也有研究是腸道生態菌群改變腸道的蠕動。

要排毒先要腸道恆常暢通
身體處理代謝物,毒素,化學物最重要的器官是肝臟,經處理後的廢物需要排出體外才完成整個排毒過程,否則囤積體內的代謝物有可能被從用或發酵,引發更多的問題,如腸道易激綜合症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各種炎症,荷爾蒙代謝失衡,甚至對精神健康都會有影響。而廢物排出體外大多是通過尿液或糞便 – 水溶性的代謝物會主要經由尿排出,而非水溶性的代謝物會經由糞便排出。所以要徹底的排毒必須先讓渠道通暢,讓腸道蠕動習慣重新建立,減少腸壁的粘膜粘附。通暢渠道並不代表泄瀉,泄瀉不會幫助腸道修復,只是在極短時間清空腸道,也有機會造成重要電解質(如鉀鈉鎂等)的流失,所以只適合很特殊的情況使用,一般建議是幫助建立良好的腸道健康及其活動性才是啟動自然療愈的基礎。
腸道清理三大方向
要清理腸道,一般可分為三種方式:
- 借助外力:這類方法包括洗腸 (colonic irrigation hydrotherapy),灌腸 (enema)。灌腸常用的有咖啡,瀉鹽 (epsom salt),也有用草本(如用洋甘菊),蒜等等。既然是借助外力,對腸道不會有特別的調理性,在嚴重便秘的情況下可幫助,但要注意不要讓水份過度流失。
- 瀉下:瀉下是中醫藥八法中的其中一法,是主要用於腸胃積滯或清除結腸毒素,通過不同程度刺激性的潤腸草本,如番瀉葉 (Senna),藥鼠李 (Cascara Segrada),蘆薈 (Aloe Vera),大黃 (Rhubarb) 等。一般帶刺激性的方法只適合短期使用,因容易做成依賴性,讓腸道逐漸失去自我蠕動能力。

- 提升腸道蠕動:腸道的蠕動是自身器官的律動及隨著消化內環境及腸道結構的移動,由食物進入食道開始,就會啟動。如進食含豐富纖維的食物,纖維體積會在腸道變大,從而擴大腸壁激活蠕動,洋車前子 (psyllium husk) 是常用含豐富纖維的草本,印度草本中的三果實就是個人最喜愛的,她不但能柔和的推動腸道蠕動,又巧妙地調理腸道,幫助建立益生菌,能處理便秘又能止瀉,在印度,幾乎所有人都認識三果實的奧妙!健康的微生物群也能幫助腸道健康蠕動。
修復腸壁是重要的一環,如腸道曾遭破壞引致破損,容易引起急性或慢性炎症,所以在清理腸道的同時最好是能同時修補腸道,修補是包含修補腸壁破損及重新建立腸道微生物群。如要修復與清理同時進行,需要的是耐性,因為細胞修復需時,操之過急的話通常都會變成『欲速則不達』。
Leave A Comment